普洱宁洱:非遗技艺制茶 赋能茶文化传承与发展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普洱宁洱:非遗技艺制茶 赋能茶文化传承与发展

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非遗名录中的璀璨明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更是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申遗之地的云南宁洱,多年来致力于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通过系统工作、深耕细作,积极促进茶文化的多样性与交流传播,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下正是茶叶丰收的季节,在宁洱的万亩茶园里,茶农们穿梭在翠绿的茶树间,熟练地将饱含春天气息的嫩叶收入箩筐。

在宁洱县普义乡雾露山有机茶园,春风吹拂,生机勃勃。茶厂生产车间主任周明正带领茶农们忙碌着,他们严格按照标准采摘春茶,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他们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传承。在周明正和他的技术伙伴的默契配合下,萎凋、杀青、揉捻、蒸压等制茶流程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春茶采摘季不仅是丰收的季节,更是考验着制茶人技艺传承与产品创新。按照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相关流程,制茶人需要在高温灶台面前反复翻炒,揉捻时均衡用力,压制成型时专注用心。每一个环节都紧凑有序,需要制茶人们全身心投入,不得有丝毫懈怠。

“对我来说,传承老祖宗的这些技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普洱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周明正说,过程中,他们要专注于每一个细节,把关每一个环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味到普洱茶的独特魅力。

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作为历代普洱制茶人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流程模式,经过宁洱县文化馆“非遗保护部”的提炼和整理,大体分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形等环节。

2008年6月,这项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11月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两大荣誉的取得,不仅彰显了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独特价值,也为宁洱县确立了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中心、茶马古道的源头的地位。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的加持下,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得到了更广泛地宣传和推广。普洱周边地区的制茶人纷纷向“非遗圈”靠拢,与传承人互动交流,相互切磋技艺,共同提升发展空间。

目前,宁洱县已有众多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他们不仅守护着传统技艺的精髓,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他们的努力,使得普洱茶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滋养。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宁洱县文旅局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对全县制茶人与茶产业发展进程的全面整合和调查,建立健全了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对非遗技艺进行了详细记录和整理。同时,还组织各类协会举办技艺培训班、开展技艺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此外,在非遗传承人的申请环节中,除了对技艺流程的认知和操作作为硬条件外,还强调了社会作用的发挥作为参评条件,以鼓励更多的手艺人在运用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中充分发挥社会价值,产生更多经济效益。

  

“技艺传承是普洱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制茶和产品开发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非遗文化的价值,推动茶产业的繁荣发展。”宁洱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张世坤说。

“茶商在产品开发中紧紧围绕关键技术,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进行分解和细化,找出各自的制作差异,以更加精细的参考依据持续创新。”张世坤说,另一些茶商则在非遗传承人身份的助力下,尝试将产品开发“还原”为历史成果,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市场竞争力。

宁洱县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天说,作为非遗传承人,要坚守宁洱的原料、宁洱的加工、宁洱的包装,将贡茶的制作技艺贯穿于每一款产品的选料、采摘、压制等环节。“我们要把普洱茶的品牌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味到这一文化瑰宝。”

宁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道路上,将继续深耕细作,不断推动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加强非遗传承教育、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促进非遗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等举措,让这一非遗技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也将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点,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宁洱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杨媚 朱卫国

来源:宁洱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